留壩縣城坐落在一個山溝里,紅磚公廁位于縣城老街一側的輔路上。周邊有學校、民房、公交站,環境混雜,人流量也較大。公廁對面是一個留壩游客服務中心,這個位置以后會是一個游客集散地。
退讓點空間給街道/
公廁所在的街道不是很寬,周邊建筑都比較高,公廁被夾在中間。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依然希望公廁有比較強的公共性,將更多空間開放給街道。設計上將實體墻內退,留出較多的半室外開放空間,使空間有更多與人交互的可能性。
由于業主希望公廁能滿足公交站內乘客、外來游客、居民等多種人群的使用需求,所以我們將這個衛生間設計成雙衛生間,達到內側公交站乘客和外側街道居民和游客能共用的狀態,對外設置了第三衛生間和母嬰室,也能滿足殘障人士使用需求。入口區設置了一排坐凳,可以供居民閑坐休息。
編織瑣碎,取整合一/
紅磚、木條、玻璃磚,基于材料的碎片化形態,設計師用瑣碎拼貼的設計方法,使建筑可被層層拆解。紅磚材料的選擇是源自場地記憶,旁邊的民居都是紅磚房,我們就很直覺的選擇用紅磚來做。公廁的墻體和地面都是紅磚,墻體就是常見的丁順砌筑,9順1丁,地面全順鋪,縫隙寬度一致。磚塊作為獨立的構件,構建起了墻面和地面。用磚墻做成拱也是一種直覺,磚墻上沒有多余的開洞,只有拱。拱洞的填充是玻璃磚,尺寸同紅磚,用膠水粘結壘砌,遇到弧形邊界進行尺寸切割。在沒有屋頂的情況下整體空間關系已經成立,磚墻高度統一在3米,無形的邊界空間也形成了。如果說不考慮使用功能,不做屋頂也不失為一種好選擇。
幾片紅磚墻 + 細木構屋頂/
建筑的結構關系很清晰,地面和墻體為紅磚,屋頂為一個桁架體系的木構。紅磚墻體以片墻的形式呈現,片墻上挖出半圓形拱洞,拱洞作為入口使用,有的填充玻璃磚采光。磚墻頂部高度齊平,墻頂壓一片一公分厚鋼板,與墻體等寬,鋼板與磚墻用鋼柱結構連接,形成完整的結構體系。木結構用鋼連接件與壓頂鋼板焊接,磚墻的軸線跟木結構軸線一致,一米二見方,木結構的連接都對應在墻體上固定。為了防止磚墻返堿,砌墻用的是抗堿砂漿,墻體打磨勾縫之后,表面還做了啞光清水漆保護層,能看到一點一點反光,隨著時間推移反光會慢慢變弱。
不同層次的漫反射光/
建筑上用了三種半透明的材料,一種是陽光板,用在屋頂上;另外兩種分別是磨砂玻璃磚和瓦楞玻璃,用在立面填充和門窗上。屋頂頂面用了兩層陽光板交錯疊鋪,形成了是網格狀的方格紋理,打下來的光線被層層折射,進到室內變得非常的柔和舒適。磨砂玻璃磚在室內看光線只是把玻璃磚整體打亮了,幾乎沒有太多的光線形態進入室內。瓦楞玻璃跟陽光板的進光形態是類似的,只是在平整度和精致性上有一些差別,瓦楞玻璃看起來更加筆挺細膩,都有比較相似的朦朧美。通過相近的半透明材料運用,使室內的光影層次變得更加豐富,這是對光影關系的一種探索也是一種試驗性的嘗試。
建造過程中的事故與故事/
第一次到現場就是讓工人拆掉剛砌好的磚墻。我們去做圖紙交底的時候施工隊已經進場一段時間了,也沒有跟我們設計方溝通就已經把基礎做好開始砌磚墻了。我們過去一看,這個磚的顏色和品質達不到我們對效果的要求。因為紅磚是直接裸露的,如果磚不對,后面效果肯定好不了,所以我們果斷的要求更換新的磚,施工方也進行了積極的配合。
赤裸建造/
像公廁這樣的小建筑,我堅持的設計原則是建造可視、材料清晰、錯誤暴露,造一個不被裝飾隱藏的建筑。除了埋在地下的水電線路和磚墻內鋼結構,其他都是赤裸的,每一塊磚、每一根木頭、每一個螺絲、每一個縫隙,都清晰可見。建筑的材料關系不是用室內室外來區分,而是用一種整體的設計語言邏輯去把控,就算房子放大一百倍也同樣適用,我認為這樣的房子有一種“可讀性”。堅持赤裸的建造方式對施工隊的要求很高,沒有太多機會返工,幾乎都只有一次機會,錯了要么重來,要么就錯了,錯誤也都看得見,像紅磚就是重來了一遍,有缺陷;玻璃磚就是不同位置做法不同,有錯誤;屋頂的陽光板尺寸沒有對齊木結構,有遺憾,但這些都不影響建筑的整體呈現效果,能夠容忍一定的缺陷和遺憾也許是建筑師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。
項目名稱:留壩老街紅磚公廁
項目地點:陜西省漢中市留壩縣城
項目業主:留壩縣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局
施工單位:陜西騰邦建設工程有限公司
項目經理:舒國永
設計單位:尌林建筑設計事務所
公司網址:http://www.liuxiangangls.cn/office.html
主持建筑師:陳林
項目設計師:時偉權、陳松
照明設計師:方曉靈
木構深化施工:江蘇千樹裝配建筑有限公司
項目類型:公廁
設計時間:2023.1-2023.6
建造時間:2023.7-2024.3
建筑面積:110㎡
結構形式:磚木結構
建筑材料:紅磚、花旗松膠合木、玻璃磚、鋼板、水磨石
建筑攝影:趙奕龍